2019年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作为全国第二家破产法庭正式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法庭始终秉持初心使命,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路径,不断创新健全破产审判各项机制,深入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京破产法庭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已实现机构独立、审判场所独立、办公场所相对独立。各类破产案件从立案、审理到终结,均由法庭独立完成,符合世行办理破产的相关要求。法庭建有5个法庭、6个审判辅助场所,专门设置重整洽谈室、同声传译室满足破产审判的特殊需求。
法庭建有专业化的破产审判队伍,现有员额法官15名,法官助理15名,法官基本为硕士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2岁,拥有多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模范法官,专业化审判团队获评首届北京法院“先进审判团队”。
2020年全年,北京破产法庭新收案件1476件,审结案件1105件,收案同比增长7.11倍,结案同比增长5.42倍。
01提质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借鉴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的“办理破产”指标,结合北京破产案件办理实际情况与改革创新权威,第三方机构评估结论为,北京破产法庭办理破产平均用时0.87年,破产成本占比为5.528%。
制定快审案件审理周期表,采用“T+N”模式,“一案一人一表”推进快审监督机制。适用快审程序案件达45%,最短用时52天。
开展全流程线上办理破产,疫情防控期间实现:线上申报债权金额4300余亿元。
全面落实破产财产网络拍卖制度,坚持网络拍卖为财产变价原则,最高溢价率近800倍;首次集中司法处置22辆京牌小客车,占该批北京法院处置总数的十分之一,极大提升京牌小客车变现价值。
参与世界银行及国内营商环境测评答题工作
充分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债务人财产信息
破产法庭主动为管理人查询债务人七类财产信息363件,快速推进破产案件办理进程。
02发扬首创精神 打造办理破产首都样本
首次对全市破产案件进行集中管辖
2019年11月1日起,法庭集中管辖全市破产清算、强制清算及跨境破产等案件,北京成为首个对全市破产案件进行集中管辖的直辖市。
建立全国首家集约化运行的破产审判事务中心;创新构建“破产+”一站式诉讼服务保障机制;开设全国首家破产法庭微信公众号。
2020年2月10日,开通全国首家破产法庭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共推出114篇图文作品,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普法宣传系列,引导危困企业通过重整、和解程序及时止损,实现自救。
受理全国首例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商银行破产清算案
全国首例“两网”公司京中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03积极适用破产拯救程序 助力企业纾难解困
北京破产法庭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采用预重整、重整、和解程序,加大对危困企业的挽救力度。
中航世新两公司重整案仅用时43天;
采用预重整模式审理的北京法院首例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有效适用破产法司法解释三中有关共益债务融资的认定、债权人会议决定债务人重大财产的处分、权益未受影响的债权人不参与表决等规定。
受理方正集团实质合并重整案
首次强裁北京中电华通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整案
通过现金、债转股化解各类债务达13亿元;通过程序公开、行使异议权等方式保障反对组别权利;通过适用《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七条强裁批准重整计划草案,依法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受偿利益。
疫情期间,现场指导重整企业万瑞飞鸿公司复工复产
充分运用破产和解制度功能,有效化解中小民营企业债务危机。
北京慧涞之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用时87天;普通破产债权清偿率达到66.02%。
北京中兴源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
3万元以下债权清偿率90.47%;3万元至50万元部分的债权清偿74.95%;50万元以上的债权清偿率30.31%。
04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切实提升审判能力水平
出版三十万字《破产审判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北京破产法庭的探索与实践》。
出台《破产重整案件办理规范》《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破产管理人工作的指导意见》《破产援助资金使用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多项规范文件。
关于《设立破产行政管理机构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调研信息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关于构建我国董事破产申请强制义务及其责任的调研》等两篇文章分别获评第十、十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征文一等奖。
关于执转破制度、管理人制度健全完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破产审判机制研究等多项专题报告获评全国及北京市级奖项。
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工作,八条建议被条例采纳。
05打造多平台、全方位破产宣传模式 有效延伸司法审判职能
发布十大破产典型案例。
两年召开新闻发布会5次,其中“管理人工作指引”发布会微博观看浏览量57万人次, 20万人次观看了视频。
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人民法院报》《法律与生活》等主流报刊网站以多种语言宣传报道北京破产法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营商大讲堂专题片深入报道北京破产法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举措。
与人大法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